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节课,我们通过一些最近的新闻热点,来整理一下我们之前的内容。

案例一:安吉丽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宣布离婚。

很多人关心这个新闻,甚至有不同的情绪反应,有人震惊,有人伤心,而这正是传播学中的理论之一,Parasocial relationships的体现,这是一种单向的关系,一方对另外一方充满兴趣,甚至感情,但是另外一方毫无所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星和粉丝之间的关系。我们之前谈到过这个概念,作为媒体消费者,对于媒体有需求,当中包括了这一点,就是透过媒介,建立起这样的关系。可以是和明星,也可以是和小说中的人物,从而构建出一个自我沉浸的世界。

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不同人有自己的不同判断,有些支持女方,有些站在男方一边,有些开始感叹,连如此完美的一对都无法维系,那我还能够相信爱情吗?

好吧,现在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些问题:对于这桩婚姻的印象,大家是从哪里来的呢?绝大部分多人都没有机会接触到这对夫妻,虽然可以看他们的电影作品,但是要记住,那只是他们的工作,他们的工作是扮演不同的角色,但并不代表他们就是电影中的人;也可以透过娱乐新闻了解他们在不同公共场合出席的各种活动,从而对他们做出一些判断,但是从媒介素养的角度来思考一下,所有这些透过娱乐媒体看到的内容,难道不是公关行为?还记得公关的最终目标吗?那就是让信息接收者,改变态度,产生好感。因此,公众人物从事的行为,如果是愿意被媒体所报道的,那里面是不是含有公关的成分呢?

媒体现在开始出现了很多关于这对夫妻为何离婚的文章,看了一些,大部分都没有出处,基本上都是所谓知情人说。对于一个媒体消费者来说,这个时候需要非常的小心,因为这又有可能是一方的公关行为,目标是为了维护自己一方的公众形象。

其实,狗仔队有狗仔队的价值,因为他们往往会提供给我们明星们不愿意公开的一面。虽然说,公众人物也有隐私权,但是如果作为公众人物,只享受到大众给予他们的拥戴的好处,而无需为自己的不完美而付出代价,似乎也无法成为说得过去的理由。所以,套用一句广东话: “食得咸鱼抵得渴”,自己选的,就只能自己承担后果了。

不过,说了这么多,最后最想说的是, 不要把陌生人刻意展现的生活当成了自己的精神支柱, 开开心心的搬凳仔,吃花生,当八卦话题和周边人聊聊打发打发时间,也就足够了,媒介素养越高,越不会被媒体构建的现实牵着鼻子走。

案例二:希拉里肺炎。

对于非美国选民来说,这也属于吃瓜观看的范畴,但是对于选民来说,遇到这样的新闻毫不关心,那就是有些对不起自己手里的选票了。首先,总统候选人的身体状况并非私人隐私,因此希拉里的团队,没有在希拉里被诊断得了肺炎之后,马上公开消息,是公关策略上的败笔,因为在希拉里被拍到上车时要别人搀扶,并且打了趔趄的视频在互联网上传播,并且被各大电视台不断播放之后才公开这个消息,之后让更多人怀疑,所以就有了之后的医生健康证明。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公关失败行为,因为如果即使公布,在公众有了心理准备,希拉里是带病参加活动的话,那么提前退场,被拍到走路不稳,都不会成为媒体追逐的新闻,而现在,不少美国媒体追踪的焦点在于:作为总统候选人,缺乏足够的透明度,这是非常致命的问题。

很多人不相信希拉里只是肺炎,各种各样消息满天飞,中文网络上也很多,还带有英文出处。这又回到我们的第一课,那就是不同的媒体制度下媒体的生态。自由媒体制度的特点之一,那就是谁都可以办一家媒体,不需要注册,也不需要接受政府部门的管理,在美国,除了broadcasting,也就是NBC, ABC,CBS三大电视网络,他们是受到政府很严格的监管的,比如不能出现粗口,不能出现暴露和暴力镜头等. 当年在超级碗中场演出中,珍妮杰克逊因为走光,CBS被罚款五百万美元。但是珍妮杰克逊其实并没有违反任何法律,相反她拥有这样做的自由,但是最终她也道歉,这是因为迫于广告商的压力。这里插一句,这就是我们之前谈到到,广告对于媒体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媒体的内容生产。

因为在美国,谁都可以办媒体,又因为有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所以散布阴谋论,一般不会有麻烦。(补充一句,在美国,言论自由也有边界,比如在电影院里面开玩笑高喊着火,或者在社交网络上开玩笑要威胁谁,等等,都是会惹来官非的)。而公众人物,尤其是政治人物,不会因为谣言而去告媒体。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媒体消费者来说,媒体素养的要求更高,因为消息太多,需要自己去判断真假,也因为这样,哪些具有公信力,高素质的媒体,会受到追捧。当然在美国,在其他地方,这些阴谋论,小道消息的媒体同样有很多坚定的最随者,这很正常,在美国的话被称为Partisan news,很多人用政治信仰,而不是事实来作为自己判断的基础。这是每个人的自由,只是这样的话,一个人很容易变成Bigot,心怀偏见,执拗,心胸狭窄,别人根本没有办法用讲道理,摆事实的方式来进行沟通。一个社会中这样的人越多,社会会变的越不宽容。

案例三:陈光标

财新和网易的深度报道,再一次说明,一个社会,需要记者。 调查新闻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也需要花费人力物力,当然,还要顶着各种压力。这些压力包括:事实,细节如何还原保持准确,如何面对被调查对象透过不同渠道进行阻挠,读者是否有兴趣,是否能够跑的比同行更快,等等。再推荐一次电影 Spotlight,去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根据波士顿邮报追踪天主教会丑闻的真人真事改编 。

这里,留几个问题给大家,这也是我这些天在思考的问题:陈光标是如何透过媒体,被建构成一个公众人物的?当年他去灾区,作为一个读者,现在回想,从媒体上看到的那些,是新闻报道,还是公关宣传?为何媒体愿意花如此多的版面去构建一个正能量的他呢?

话题:



0

推荐

闾丘露薇

闾丘露薇

291篇文章 7年前更新

现供职于凤凰卫视。上海出生成长,香港实现理想,成为一个媒体人,相信吵闹不可怕,沉默更可怕。热爱新闻,热爱网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