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收到匿名爆料,应该怎么处理?作为读者,看到这些匿名来源的新闻报道,应该如何看待?
纽约时报记者Susanne Craig有按时检查自己的邮箱的习惯。这个邮箱,不是电子邮箱,而是传统的在办公室收发室里的邮箱。很多人,包括很多记者,早就没有了这样的习惯,因为这个时代,还有谁用寄信这样老土的方式来爆料呢?
结果,Susanne看到了自己的邮箱里面,有一个信封,邮戳显示寄自纽约,回邮地址,则是川普的公司。她说,当时她有一种预感,这里面的东西很重要。确实,等她打开,里面装着的是川普1995年的报税记录,包括详细的报税策略,透过在1995年申报亏损9.16亿美元,从而可以免交近二十年的所得税。
接下来的九天,Susanne和她的同事,开始了核对工作,包括聘请税务专家,寻找知情人。为了确保没有遗漏任何资料,Susanne和她的同事,还把纽约时报所有记者的邮箱都查了一遍,因为爆料人也有可能把资料寄给了其他记者。关键性的突破,是他们找到了人在弗罗里达的会计师,他承认他填的税表,并且解释了一个困扰调查团队的一个细节,那就是为何税表上的几个数字,和其它的不一样,他们担心这显示,资料可能是伪造的。这位会计师告诉他们,因为当年他使用的电脑软件,无法打印出如此大的金额,于是他用打字机后加上去。发表这则新闻前,他们向川普竞选团队进行核实,结果对方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威胁,如果发表,将会采取法律行动。在确认核对工作准确无误,在这个信封出现后的第十天,纽约时报发表了这则独家。
刚刚过去的星期五,华盛顿邮报记者David Fahrenthold收到一个电话,对方问他,有没有兴趣听一段川普的录音。在得到这段川普在2005年,亲口描述自己如何不尊重女性的录像之后,经过向影片的制作方以及川普团队求证之后,在接到电话五个小时之后,这个爆炸性的独家新闻,在华盛顿邮报网站出现。
和纽约时报接到的爆料不同的是,这次,记者知道爆料人的身份,因此算不上匿名。记者有为爆料人保密的职责,纽约时报的记者,更是因为不肯透露爆料人的身份,而被政府告上法庭,最后被判入狱,直到爆料人自己主动透露身份,才结束了牢狱生涯。尽管知道爆料人的身份,对于记者来说,相关的核实工作,依然需要进行。
有些时候,就算恪守核实的程序,依然会出现失误。2004年,美国著名主播Dan Rather和他的同事们,经过调查之后,播出一集节目,指控小布什在当空军期间,没有达到相关的训练标准,从而避免了去越南参战。而这期节目的关键人物,是一名前空军军官,他提供了当时的文件, CBS邀请了专家进行鉴定。节目播出后,文件的真实性,因为字体,遭到质疑。而这位爆料人,也在一周之后,向媒体承认,自己提供的不是原件,而是从朋友那里得到,结果CBS 撤回报道,Dan Rather也结束了主播生涯。2015年,这个事件被拍成了电影“Truth”, 当然,看完之后,对于不少观众来说,依然无法判断到底真相是怎样的。因为对于一些人来说,即便相信文件不是原件,但是报道的内容可能是真实存在。
对于媒体来说,得到了独家爆料,固然是兴奋的事情,但是如果没有能力进行核实,那么再劲爆多消息,也只能无奈放弃。当然,有一些媒体则不会放过机会,尤其是那些能够确认爆料人身份的消息,会毫不犹豫的进行报道。八卦小报,就是这样的原则。都是从可以确定身份的人那里听来的消息,即便对方也是从别人那里听到的消息而已。而这,正是Quality Journalism的反面。而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很多媒体已经不限于道听途说,而是干脆直接把网络上的所谓“亲身经历”,“爆料”,直接变成了新闻报道。
身为新闻媒体的消费者,面对这样的情形,需要更高的媒介素养,来判断真假难辩的信息,因为一些新闻媒体,已经失去了守门人的功效,变成了不分青红皂白的传声筒而已。如何保护自己,那就是需要透过自己的阅读经验,区分到底哪些媒体,是属于值得信赖的,哪些则是看看而已。而值得信赖的媒体,检验的标准,就是他们的报道,是否给予了出处,来源,是否告诉大家,有向相关各方进行了求证。
而作为网络消费者,更需要记得一点:网络上的爆料,如果无法判断爆料人的身份,除非自己有能力向相关的第三方进行求证,如何真的很有兴趣,还是稍微给自己一点时间,不要马上判断下结论。现实生活中,一次次的反转,其实并不是说这件事情出现了转变,只不过是公众得到的信息在一点点的增加,或者修正,从而会有这样的效果。这里面,当然是媒体要负上很大的责任,因为提供的信息不完整,不准确。但是,身为消费者,也需要有一点常识:信息是在不断增加中的;媒体为了争分夺秒,提供的信息也是在不断增加和修正中的;负责任的媒体,可能不是最快,但是一定是相对信息完整,至少不存在错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地震发生之后24小时之内,媒体即使报道的死伤人数,如果是“xx死xx伤”,而不是“至少xx死xx伤”,那这样的媒体是相当不严谨的。
最后,再补充一个关于川普录音事件,和新闻媒体相关的讨论。川普的录音,是来自NBC, 因为过去,他参与这家电视台真人秀,也正是这家电视台的节目,把他捧红。这次的录音,正是这家电视台真人秀栏目,把他过去所有的采访以及录影找出来,几乎二十年的内容,一点点的回看,想发现点有趣多东西。结果,他们发现了这段录音,因为是意外录下来的,并不属于播出的内容。但是结果,NBC没有拿到独家,反而是华盛顿邮报的记者。怎么会这样的呢?这是因为,真人秀的制作属于娱乐部。娱乐部原本打算周五在娱乐节目中播出这段录音,然后再交给新闻部跟进,但是不知为何,却没有排上日程表,也就是说,最快,也要到下周一,也就是周日的第二场总统候选人辩论之后。而就在周五上午,有人从电视台内部下载了影片,交给了华盛顿邮报。而在华盛顿邮报打电话去电视台确认,并且刊登了报道之后,电视台新闻播播出了同样的新闻。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因为很明显,娱乐部很想自己搞个大新闻,但是不知为何拖延了一下,结果被不满者泄漏给了外界;NBC新闻部似乎新闻敏感度不足,没有想过去调看过去的所有节目和采访,尤其是和川普对话的布什,目前是新闻部栏目“today”的主持人之一,显然早就忘记了自己和川普十年前的这段对话,不然的话,应该会动起念头,去找找过去的那些采访资料。
至于爆料人是如何选择记者的?相同点是:纽约时报的记者,写过关于川普税务问题的调查报道,而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则是挖掘到过川普基金会丑闻的独家。也因为这样,爆料人选择了他们,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他们透过自己的报道,展现了身为记者的职业能力,获取了爆料人的信任感。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