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01年的时候,江西万载的芳林小学发生了爆炸,造成41人死亡,当中4名教师,其余的都是正在上课的小学生,还有29名师生受伤。

当时这个新闻,在中国媒体报道之后,海外媒体大量转载,至于爆炸的原因,版本也有不少,根据一些报道,这次爆炸,是因为当时的学生们,正在做烟花的信管,而这种说法,成为海外舆论引用最多的一种。结果,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一个接待外宾的场合,主动告诉在场的记者,他接到报告,爆炸是因为一个精神病男子,帶著煙火炸藥進入學校的教室,引爆炸藥,把自己也炸死了。他否认芳林小学,被当成了烟花工厂。

不过,海外媒体并不买账,认为中国政府隐瞒事实,因为在事件发生之后,尝试到现在进行采访的海外媒体,都被堵截在了现场之外的地方,于是即便是采访,也只能够是其他村子的村民,各自有各自的版本。

我被通知去芳林小学采访非常的匆忙,我都没有时间回家收拾行装。当时我有些迷茫,因为我知道,所有的访问都会在官方的陪同下进行,虽然事实证明,他们没有做任何人为的干扰,我可以随意采访,从村民,到被指控为凶手的家人,还有幸存的孩子,我特别要求在采访孩子的时候,陪同人员呆在外面。所有的采访都证实了政府的说法,一个生活不如意,在人们眼中行为怪异的男子,自己制作了炸药,冲入了当地的学校。也证实,当时学校并没有生产烟花,学生们正常上课。但是,一直以来,我的心里面,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疑虑,因为谁知道,那些偶遇的村民,那些随意挑选的学生,说的是不是真心话。

直到两年前,我到澳门大学演讲,和在场的学生分享这一段的采访经历,一名学生举起手来告诉我,他就是来自那个村庄,他可以证明,确实是当地的这个村民炸了学校,而学校当时,确实没有生产烟花。其实,要解释心中的疑惑,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用科学的方法鉴定爆炸后的留下的痕迹,比如,烟花爆炸和炸药爆炸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会出现连续性的爆炸,而所有的报道,以及目击者都认定,爆炸声只有一下。而这一点,在我进行报道的时候,因为自己当时采访经验有限,并没有想到从这个角度,寻找第三方的论证。

不过,这并不是我说这段往事的重点,我想说的是,这件事情,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出现了错误的地方,那就是对媒体封锁现场。当所有的信息,都是来自一个信源,也就是政府的时候,如果政府本身缺乏应有的公信力的时候,人们总是会怀疑里面是否隐瞒了什麽。即便之后政府希望做一些纠正的动作,比如那一次,公安部派出工作小组微服私访,也允许部分媒体到现场采访,但是,因为一开始的错,使得之后的这些都变了味道。

其实不单单是乐清的事情,如果我们好好回想一下的话,太多的事情,都是因为一开始的错,使得之后的事实,总是让人相信的有点点不情不愿,而人们对于政府的信任度,也就在这样的一次次中,一点点的流失。

怎麽办?看到一位叫做@芦垚的网友在新浪微博上这样写:政府信用破产不值得幸灾乐祸,因为受到伤害的是整个社会。要知道政府信用是社会公器,而不是官员的私人把戏。就算官员们不需要,民众还需要呢。除非另辟蹊径产生另一种公共信用,显然在当下不可能。所以我还是想,如果能修复,自然比进一步摧毁他好。他们在破坏,修复的希望在我们,不要破罐破摔。

但是修复的过程,如果没有政府官员的配合,在我看来,是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的任务。也因为这样,来自民间社会的质疑造成的压力,如果无法让政府官员醒悟,哪怕明白一点点,那真的让人看不到修复的希望。

新的一年,如果有怎样的愿望,我想,虽然很多人说,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但是一起去创造一个无法装睡的环境还是有可能的。周边的声音大而不断,还有行动,比如一个个的观光团的到访,那末装睡是不可能的,除非真的死了。

最后,祝大家又是新的一年。

话题:



0

推荐

闾丘露薇

闾丘露薇

291篇文章 7年前更新

现供职于凤凰卫视。上海出生成长,香港实现理想,成为一个媒体人,相信吵闹不可怕,沉默更可怕。热爱新闻,热爱网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