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华商报专栏
-----------------

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的四千万身家言论,在网络以及媒体上引发争议,董藩发表六点声明,并且在结尾当中强调,自己是教房地产的,必须和学生谈钱、谈投资,他是在讨论投资和经营,不是讨论道德修养,并且批评中国人的缺陷在于,喜欢钱却不爱谈钱。

身为学者,董藩犯了一个以偏概全的毛病,喜欢谈钱的中国人太多,他自己就是一个实例,至于不允许教授谈钱,那让支持他的那些人情以何堪?

董藩给批评他的人戴的帽子很大,但是这并不妨碍在这里进行平心静气的讨论。董藩在声明中的第一点开宗明义,自己教授的学生是进入商界的,那么用一个量化的金钱目标,大家应该理解。正如他说,既然自己是教房地产的,必须和学生谈钱、谈投资。

这里涉及的是教育理念和方法的问题,也就是说,到底作为大学老师,如何教授这些未来有意从商的学生,说到底,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应该怎样确定自己的成功标准,预期自己在学习中学到哪些东西。

在课堂上讨论投资和经营,是否如董藩所说,不用讨论道德修养?虽然不少人会认同,但是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投资经营和道德已经无法分开,正如企业社会责任CSR在2000年初已经写入了西方商业院的课程里面,也告诉学生,人生光有钱是不够的。尽管这样,现实并不令人满意,选择公共服务的商学院毕业生越来越少,尽管这些学校不敢明目张胆地用金钱的多少来衡量学生是否成功,但是在学生之间,因为接受的教育所形成的价值观,开始用自己的收入、赚钱的能力进行比较。像哈佛、麻省理工这些美国名校,直到金融风暴来临,认识到商学院金钱至上的教育导致炫耀财力作为目标所带来的弊端之后才开始反思,华尔街无止境的贪婪,其实正是商学院教育的结果,导致学生价值观的单一。

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一名毕业生写了一本畅销书 “拔尖”(Ahead of the curve),批评商学院的教育,只让他看清权力和金钱游戏,但是没有学到有价值的知识。一批哈佛商学院的学生在2008年的时候更提出倡议,要求每一个MBA学生宣誓,运用自己的所学,让世界变得更好,以及创造一个全球的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环境的繁荣。

董藩说,“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这样的表达,自然会让不少人觉得,他认为如果没有足够的金钱,似乎对社会就没有能力做出更多的贡献。

如果要谈论贡献,这里需要更多元的价值,比如运用专业知识去帮助弱势群体,创办社会企业,或者运用商业技巧来运行一个非政府组织,这些都是对社会产生正面效应的行为,用一个英文词就是profit-while-doing-good,做好事就是赢利,或者说就是赚钱。

董藩的说法,根据一些网络调查,拍砖的占了大多数,这是因为,即便很多人爱钱,希望自己或者孩子能够成为富翁的同时,还是有一条底线,那就是不能够接受为人师表的人,如此直白地去谈钱。

但是,因为这次争议,大家是否应该再多走一步反省一下自己?因为教育者不单单是老师,还有家长本身,更重要的是这个社会。如果个人,还有社会本身就是认同成功可以用身家来作为标准的时候,我们要求老师们不去这样表达,是否有些虚伪?想起一个朋友说的一个现象,看看周遭,公然宣扬拜金的电视节目,何以只有在中国,能够这样火并且蔓延开去。

话题:



0

推荐

闾丘露薇

闾丘露薇

291篇文章 7年前更新

现供职于凤凰卫视。上海出生成长,香港实现理想,成为一个媒体人,相信吵闹不可怕,沉默更可怕。热爱新闻,热爱网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