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外滩画报专栏

--------------------------------

 

在新加坡牛车水的附近,有一个安静的公园,芳林公园,走进去没有多久,就可以看到一个白色的有盖的舞台,正在疑惑这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再走几步,就可以看到一块咖啡色的牌子,上面写着:Speaker’s  Corner.

 

这当然会让人马上联想起伦敦的海德公园,不过还真的有些联系,这个角落其实是李光耀提出的,不过99年,当时的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在接受纽约时报访问的时候表示,他认为时机还没有成熟,担心角落的出现会导致破坏社会秩序的情况出现。

 

不过,最终这个角落在2000年9月1日设立了,而且事实也证明了吴作栋的多虑,虽然在设立之后一个月之内,有一千多人站到那个舞台上演讲,但是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混乱情况。这里面有两个原因,首先,政府非常详细和严格的制定了使用程序,这让演讲的影响力大大减小,其次,当时的新加坡社会,人们并没有习惯站出来,甚至也没有习惯听站出来的人的讲话。想起之前遇到一些新加坡朋友,他们总是笑着说,我们不像你们香港人,动不动就上街,我们想也没有这样想过。

 

公园的角落

没有这样想过,一个是意识不到,还有就是恐惧。虽然没有来自政府的行政指令来干预新闻自由,但是谁也明白,新加坡的新闻自由,即便是到现在,也是相当有限,如果被新加坡政府告上法庭,那一定不是好玩的事情。看看新加坡最大的华文报纸,可以淋漓尽致的批评中国问题,但是说到新加坡自己的事情,特别是政府,那显然要收敛太多。而我的一个曾经在一家美国投资银行工作的朋友,因为私下批评了新加坡,最终丢了饭碗,更是说明了国家机器的强大。

 

但是尽管是这样的一个地方,早在九十年代,李光耀就意识到,社会需要这样一个地方。尽管在很多人看来,这只不过是一种摆设,更多是一种做秀,但是问题在于,就好像新加坡的民主制度,也许一开始在很多人眼中,以及事实上,确实只不过只有样子而已,但是正是因为规则已经在那里了,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会的前行,随着人心的慢慢转变,随着越来越多人把这些规则当真,于是这些规则不再只为一些人服务。

 

08年,这个角落已经不再只允许演讲,而是可以举行政治集会了,在对于反对党的选举宣传活动,透过法律规定限制多多的新加坡,于是这个地方就成为了反对党一个难得的平台。角落的管理也从警方转移到公园管理方,民众不需要事先取得警方的允许,只需要在网上登记就可以。

 

看到一篇新加坡报章08年的报道,说在上海的复兴公园也出现了一个类似的角落,文章和芳林公园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的地方在于,上海是民众自发形成的,大家讨论的话题也很不相同。新加坡人很少去芳林公园,但是一场金融风暴,于是常常可以看到那些亏了钱的苦主们聚集起来,听专家支招,而在上海,更多的是个人遭遇的不公。不过在我看来,其实并没有不同,大家都需要一个倾诉的渠道和平台而已。

 

不知道这个角落还在不在。那天经过复兴公园,退休老人们跳着交际舞,下着棋,孩子们在草坪上放着风筝,如果也有快牌子大大方方的立在那里,那多国际化呀。

话题:



0

推荐

闾丘露薇

闾丘露薇

291篇文章 7年前更新

现供职于凤凰卫视。上海出生成长,香港实现理想,成为一个媒体人,相信吵闹不可怕,沉默更可怕。热爱新闻,热爱网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