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华商报专栏

-------------------------- 

   采访城管,在广场上转了几个圈,虽然已经是晚上,但依然是差不多三十度的气温,身上的衣服很快全部湿透了。而那几个刚刚上岗一个星期的年轻女孩们,踩着滑轮在广场上转了好几圈之后,也没有了刚开始的那种轻松神态。不过还好,四十分钟,她们就可以轮替一次。

  说是城管,准确一点来说,她们被称为劝导员,

因为除了那些公务员编制的城管队员有执法权,她们能够做的只是劝说:不要在广场摆摊做生意,不要衣衫不整,不要随地扔纸屑。她们当然希望,未来有机会可以成为真正的城管,毕竟公务员,工作收入稳定,也因为这样,城管队伍里面,不少大学以上学历,年轻女性也开始增加,其中一个原因,女性考试显然要比男性更加拿手。

  女孩子们可以做的事情不多,广场上游览散步的人们,偶尔会有一些坐在水池边,把脚伸进水池,也有一些人坐姿不太雅观,这些都是她们劝导的对象。而她们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解答问路的民众。

  不过,只要仔细观察,广场上其实有不少小贩,他们都是帮游客拍照的,只不过,只要看到这些穿着白色制服的女孩子从面前滑过,他们就会很自然地把招揽游客的相簿合上,脖子上挂着相机的他们,和其他的游客市民并没有两样。

  和小贩聊天,因为拿着摄像机,愿意出镜的并不多。不过只要开聊,对方的话就很多。他们的状况大多相近,下岗了,有的做过街边小贩,但是老是被城管没收工具,最后发现,在广场上帮人拍照,风险最小。面对镜头,他们大多数很有觉悟,既然自己是无照经营,被城管管也是应该,毕竟那是对方的工作职责,但问题是,要吃饭,要谋生,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打游击,你做你的,我做我的。

  小贩和城管,一旦发生冲突,舆论往往站在小贩一边,对于这点,和城管聊,他们都很清楚。一名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城管说,其实自己心里面很矛盾,因为知道如果不是因为生计,对方也不会做这样的营生,最理想的,是在告诉小贩不可以在这里做生意的同时,告诉对方,在哪个地方,哪个时段,他们可以经营。只是,城管没有这样的选择,小贩们也只有可以和不可以的选择。于是,一次次的执法,其实就是一次次的循环,而矛盾和不满,也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循环中积累着。

  当广场上的人开始减少的时候,周边的流动小贩开始增加,年纪看上去都差不多,四五十岁。收起摄像机,和他们闲聊,问起城管的态度,一个个想也不想地回答“好凶的。”

  做街头访问,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对于城管评价负面,觉得他们对于小贩的执法,不近人情,而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谈论起来则要中性得多,因为他们觉得,如果没有城管,那城市的秩序怎么办?

  打开一些城管部门的网页,可以看到每天都有市民正在投诉,从楼下酒吧的噪音,到占道的小摊,甚至是住宅附近因为没有来得及收集的垃圾而造成的臭气,人们抱怨城管为何不来管一管。

  只有堵没有疏的工作,对于被管理者来说,自然不会满意,因为意味着没有选择。而一次次个案冲突,在第一线的城管,因为代表政府执法,也就成为了最直接面对不满的一个群体。

  但是这并不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比如政府可以开放一些路段,在限定的时间,提供免费经营的场所,政府只是进行卫生以及秩序的监督和管理。

  但是这也涉及这些区域的居民的权益,在市容和生计当中,到底要一个怎样的平衡,其实是每个城市的居民,都需要想,也需要参与决定的事情。

话题:



0

推荐

闾丘露薇

闾丘露薇

291篇文章 7年前更新

现供职于凤凰卫视。上海出生成长,香港实现理想,成为一个媒体人,相信吵闹不可怕,沉默更可怕。热爱新闻,热爱网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