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江门的核燃料加工厂项目,又是熟悉的戏码:民众上街,官方回应延长咨询期,民众不依不饶,于是官员再回应,最终宣布取消,连时长都差不多。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这次的剧情冲突性没有之前的那样大,至于观众的数目,和过往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香港的特别多,毕竟江门和香港也就是一百多公里,“谈核色变”,或者不相信政府口中安全的人,数量一点也不小。

 

就在江门人表达要一个平安家园的诉求的同一天,香港特区政府和江门政府一样,要推行的计划被搁置了,那就是扩建两个垃圾堆填区。原本是三个,只不过其中位于将军澳的项目,居民们反对的早,而且动静又大,于是政府算是权衡再三,把它拿了出来。

 

和江门不一样,特区政府并没有面对可能的,或者是政府心目中的群体事件的压力,他们所直接面对的,是70名立法会议员。而此时此刻,赞成或者反对扩建垃圾堆填区的市民,也不是直接面对政府,而是这些手握投票权的议员们,因为他们最终决定,政府的提案,是否通过或者否决。

 

立法会门外,同样也有示威的民众,还有屯门居民绝食抗议,即便这样的行动,改变不了政府的心意,撤回要提交表决的议案,但是至少,对于立法会议员们来说,或多或少产生影响,尤其是那些,由选民们一票一票选出来的那些。

 

香港的立法会,目前有三十五个议员是由五个地方选区选举出来的,另外三十五个,则是由全港二十九个功能界别选出。由于功能界别在目前的制度下,只有少数选民是用个人的身份投票,其他的都使用公司票团体票的模式,因此被认为,这样的选票只能代表行业内的雇主或者很少一部分人,不能够全面的反映从事这个行业的市民的意见。这也使得这些议员在一些非本行业的议题上,到底是站在政府这一边,还是民意这一边,至少不需要考虑选票的因素。这也就是过往,再有争议的议案,政府基本都能跨过立法会这一关,因为有一堆铁票。也因为这样,香港社会会出现要求立法会尽快全面直选的声音。

 

直选出来的议员们就不一样了,尤其是那些区议员们,因为他们是否能够当选,完全视乎他们在地区为选民的服务是不是被大家买帐。如果说,一些资金雄厚的政党,在平时或者竞选的时候,可以多搞一些福利活动,比如组织老人家们郊游,或者请街坊餐聚,但是在是否赞同像堆填区扩建这样的问题上,如果所在地区的民众一致反对,如果站在了政府的一边,那多年经营的心血,很可能付之东流,因为得到过实惠的选民发现,原来在关键议题上,这些议员是靠不住的。实惠可有可无,而堆填区关系到每天呼吸的空气,当然还有楼价等等其他在民众看来切肤之痛的问题。

 

也因为这样,这一次,特区政府的方案被搁置,正是因为原本一直配合政府施政的议员,有一些转向了,站在了自己的选民这一边。

 

如果议员们真正代表不同的阶层和利益集团,这样就能透过博弈和相互妥协,来保证政府的施政不会厚此薄彼。如果一面倒,那又如何确保政府,不会做出错误的决定呢?

 

其实内地有各级人大代表,在关系到地方利益的重大项目中,除了进行公众咨询,举行听证会,如果人大代表们能够成为代表民众,参与到项目决策中,和政府进行对话,讨价还价,那就会减少江门那种,之前在各地上演过,以后也会在其他地方不断上演的重复剧情。

 

很多人批评,反对者总是没有全局观念。总有一个地方需要兴建核燃料工厂,总有一个地方需要兴建堆填区,而电力是给大家的,垃圾是每个人都在生产的。确实,只是,这个时候需要确定一个原则,一个社会,是信奉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可以牺牲小部分人,还是为了保障少数人的权益不受损害,由全社会一起来分担?

 

比如,少了一个工业项目,是不是大家都愿意接受经济回报减少的结果?或者堆填区的扩建搁置,那是否每个人从现在开始,减少垃圾的生产?

 

特区政府说,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扩建堆填区是唯一的可以解决当前问题的选择,专家跑出来说,再不扩建,就要垃圾围城了。政府总是急于描绘一幅非常糟糕的景象,让我想起很多年前,关于港人在内地所生子女居港权问题的讨论中,政府告诉大家,如果让六万多名这样的儿童来到香港,会对社会产生多大的压力。

 

倒是结果,对社会公共资源产生压力的,是自由行开放,而这一点,政府在当初只描绘了美好前景,从来没有告诉公众,应该是自己也没有想过,更不要说好好研究过,会产生的问题。

 

指望政府告诉公众全部,还不如用一个制度,去制约它,当然,上街,并不是最好的选项。

-------------------------

南都周刊专栏

 
话题:



0

推荐

闾丘露薇

闾丘露薇

291篇文章 7年前更新

现供职于凤凰卫视。上海出生成长,香港实现理想,成为一个媒体人,相信吵闹不可怕,沉默更可怕。热爱新闻,热爱网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