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9月17日是“占领华尔街”运动两周年,和一周年的时候一样,一批示威者又走上了街头,从ZUCCOTTI公园出发。同样的,和一周年一样,关心的媒体并不算太多。

 

Occupy这个词被翻译成“占领”,在一些人的眼中,就显得很有杀伤力,甚至充满了暴力的意味。

 

其实说到“占领“,如果大家有机会在周末到香港的中环还有铜锣湾,就可以发现,一些马路和空地,被十多万菲律宾还有印尼的家庭佣工们‘占领“了,只是这并没有什麽大不了,游客们在街边的商场商店购物,这些佣工们坐在地上和乡亲们过她们的周末。如果去海港城,说广东道被自由行“占领”了,也一点不夸张。

 

两年前的“占领华尔街”,谁也没有想到,会变成一个全球性的“占领广场”运动,就连香港,在中环汇丰银行地下的空间,也出现了一群呼应者。

 

占领华尔街的标志性位置,是华尔街上的ZUCCOTTI公园,不过在那里安营扎寨的人们,最终被纽约警方清场驱散。对待这些参与者,纽约警方拿出的是类似对待恐怖分子的姿态,也因为这样,一直遭到很多批评。倒是香港警方,对集会者们要宽容很多,而每天在中环来往的人们,也对楼下的人见怪不怪。毕竟在香港,各种各样的集会太多,只要和平进行,不骚扰到他人,表达权利自然得到尊重。

 

不过这场“占领中环”运动呼应者不算多,媒体也没有太多关注,里面雷曼债券的苦主不少,来来往往的人们和这些“占领者”一年下来相安无事。这些占领者们,带着帐篷还有做饭工具,从11年的10月开始,到12年9月中,直到汇丰银行打赢了官司,警方强行清场。

 

网络的普及,表面上人们对政治更加关心了,因为在网络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评论,甚至兴起了“虚拟抗议”,每当一个人的诉求,引起其他人的共鸣的时候,如果是在Facebook上面,最便捷的方法,就是点一个“赞”,在Twitter上,可以有无数个RT。不过这也是引起一些社会学者,以及社会运动人士担心的地方:网络,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兴起,反而让更多人不再愿意参加街头运动,而是更乐于坐在电脑前。但是网络抗议,是否能够取代传统的街头社会运动吗?能够产生同样的效果吗?

 

统计数据显示:在占领华尔街运动刚刚开始的时候,虽然页面上有RSVP的设计,但是最终在街头出现的人数,只有一半。毕竟用鼠标点一下是太轻而易举的事情,走上街头前,无数人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会不会只有我一个?甚至有很多人在点下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过,原来真的有人会从网上走向网下。

 

占领华尔街运动一开始只有twitter的hashtag,标签,以及facebook网页,在社交网络上并没有引发太多关注。这点和埃及不同,这是因为,埃及使用Facebook的人数不多,于是话题会比较集中,但是到了美国,使用者越多,大家关注的焦点也就分散很多。

 

这在所有资讯自由流通的地方是一个共同点:越是资讯管制的地方,人们更容易不约而关注同一话题,意见领袖的作用也因此大很多。资讯越多,越缺少主导性的意见领袖,人们按照自己不同的兴趣,在不同的领域小范围的聚集。这个时候,要形成一个社会运动,最首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能够有一个话题,让越多的人产生共鸣。

 

社会学者的研究发现,占领华尔街这个话题开始在网络上被更多的人关注,是一个叫做WE ARE THE 99 PERCENT(我们是百分之九十九)的tumblr博客的设立。这个博客征集网友的故事,让他们拿着一张白纸,写下作为百分之九十九的打工一族,在目前的社会制度下,生活是如何的艰难和不公平。网站上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是那百分之九十九。我们被人从自己的家中赶出来。我们被迫在租金和食物间进行选择。我们得不到有质量的医疗。我们在污染的环境中生活。即便我们可以得到工作,却用长时间的劳动换取微不足道的收入,我们没有任何权利。我们一无所有但百分之一的人却拥有所有。我们是那百分之九十九。”

 

这样的控诉,引发了人们的共鸣,但是这场运动真正引发大众的关注,还是因为纽约警方的强力清场。对于美国的媒体来说,诉求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一开始也并不相信这场运动能够成型,但是清场的场面,尤其是警方粗暴对待示威者却有足够的新闻价值。

 

二周年之际,一些活动的参与者表示,即便失去了ZUCCOTTI公园,但是这个运动会继续下去。尽管美国的主流媒体,几乎没有报道这个活动本身,但是在过去两年可以看到,对于金融体系的反思,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媒体上面。就连英国央行的官员在去年也表示,占领华尔街提出的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确实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

外滩画报专栏

话题:



0

推荐

闾丘露薇

闾丘露薇

291篇文章 7年前更新

现供职于凤凰卫视。上海出生成长,香港实现理想,成为一个媒体人,相信吵闹不可怕,沉默更可怕。热爱新闻,热爱网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