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外滩画报专栏
-------------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讲述的是 1997 年金融风暴期间,一个新加坡的三口之家和他们的菲律宾家佣的故事。

 

电影在香港引起不小反响,因为这是不少香港家庭的真实写照,根本不需要金融风暴这样的特殊背景。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每天早出晚归,于是照顾孩子起居甚至学习的工作,全部交给了家佣。毕竟从经济收入的角度来计算的话,夫妻俩外出工作赚钱供楼还是比聘请一个家佣要划算得多。

 

电影里面描述了这样一种场景:孩子和家佣朝夕相处,对家佣的依赖甚至超过了父母。这又让不少观众产生共鸣,因为这正是在不少家庭中发生的事情。一些主人因为嫉妒索性更换家佣,也有些主人心情极度矛盾,一方面觉得幸运,找到一个如此真心爱护孩子的帮手,一方面觉得抗拒,甚至感到威胁。

 

电影里面有这样一个场景,小主人看到家佣因为思念自己的孩子而半夜偷偷流泪,批评她不该为了赚钱而不理自己的孩子。家佣反问小主人,你的爸爸妈妈不是同样为了赚钱,所以才需要家佣来照顾孩子吗?

 

电影中的小主人虽然每天和爸妈相处的时间不多,但是和那个一直没有在电影中出现的家佣的孩子相比,他要幸运得多了,因为那个孩子的妈妈真的不在家。

 

每个周末,香港中环汇丰银行下面的空地,还有附近的天桥,就会坐满来自菲律宾的家佣们。她们的休息天就是离开雇主的家,和同乡们在街头一起度过。目前香港有接近三十万外籍佣工,来自菲律宾和印尼的差不多各占一半。

 

虽然根据合约,满一年就可以有七天年假回去探亲,但是为了节省机票钱,大部分外佣总是选择把钱省下来寄回老家。虽然想念家里的孩子和亲人,但是权衡之后还是觉得,钱可以给他们更加实际的帮助,可以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好一些。

 

留守儿童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有学者估算,菲律宾最多有六百万名儿童,因为父母到海外打工而留守家乡,由亲戚或者熟人照顾;印尼的留守儿童大约一百万;东欧摩尔多瓦超过一半的儿童,因为父亲或者母亲外出打工,在单亲状态下生活;乌克兰的留守儿童大约有九百万。而在中国农村,根据中国媒体的报道,留守儿童已超过六千万。

 

如何减少留守儿童?最理想的方式当然是在这些孩子的家乡有足够的工作机会,孩子们的父母就不需背井离乡。但是这需要时间,或者在现在根本看不到希望,于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父母有能力带上孩子外出打工。

 

带着孩子又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收入是否足以支付孩子的教育和生活费用,另外一个就是孩子是否可以获得合法身份。这点对于欧盟成员国来说,已经有了实际的好处,因为成员国之间可以自由来往,从一个欧盟国家到另外一个欧盟国家打工的父母可以频繁探望孩子,而孩子也可以去看望父母。最近乌克兰为了是否加入欧盟而闹得不可开交,对于乌克兰人来说,加入欧盟的一个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自由出入欧盟其他成员国,而这种便利,肯定会对乌克兰庞大的留守儿童家庭带来好处。

在中国内地,从农村外出打工的家庭越来越多有了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的经济能力,但因为孩子的教育最终涉及户籍问题,不得不把孩子送回家乡,在寄宿学校或者交给家中的老人亲戚熟人照顾。

留守儿童的问题国外相关的研究很多,尽管国家不同,但是面对的问题很相似。比如社会学家对于摩尔多瓦的留守儿童研究显示,几乎百分之百的被访留守儿童曾经遭到过性侵犯,这是因为没有人教过他们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这让我想起去年采访一名遭到老师性侵犯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母亲不停地自责,没有教女儿应该怎样防备坏人。那是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而她并不是班上唯一受害者。

 

并不是因为父母离异,也不是因为父母身亡,却见不到爸爸妈妈,心理学家认为,对于孩子来说这会造成心灵创伤。不过和我同龄的人很多从小都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长大,这不是父母个人的选择,因为生活的时代。

 

现在我会觉得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而且也开始意识到爸妈不在家带来的影响,尤其是自己做了妈妈之后,一直到现在,还在不断学习如何做母亲、做妻子。也因为这样,我会觉得对于家人很不公平。只是人生不可能重来,唯有希望下一代拥有一个正常的家庭模式。

 
话题:



0

推荐

闾丘露薇

闾丘露薇

291篇文章 7年前更新

现供职于凤凰卫视。上海出生成长,香港实现理想,成为一个媒体人,相信吵闹不可怕,沉默更可怕。热爱新闻,热爱网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