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2年02月18日 01:23

林书豪是哪里人?

华商报专栏(原文)

----------------

 

一个多星期前,看到网络上一些台湾网友在那里对林书豪热相互开玩笑:“啊,我也是哈佛的。“,“我也是台湾的。”林书豪,虽然在美国出生,但是他的父母都是从台湾移民美国的,看台湾媒体报道,他被打上:“首位台裔NBA球员。”

 

当时就觉得,这股热潮应该很快会跨越到海峡对岸,很简单,因为他是华人,其次,他还是哈佛大学毕业生,作为华人的自豪感,对于名牌大学的敬仰,两岸民众分...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3日 09:22

香港内地,是谁离不开谁?

南都周刊专栏

------------------------

 

一些香港网友集资刊登广告,看到“忍够版“最后一句,”如果没有香港,你们就完蛋了“,马上想到了经常听到的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内地,你们香港早就变成臭港了。“

 

要证明没有谁就不行了,非常的容易,两边都可以各自举出可以论证自己的例子,因为这不是进行一个推论,而是为了证明一个已经自己坚信不疑的结果。

 

一些内地人最喜欢举的例子,那就是,如果不是内地供水供食...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06日 02:56

就事论事的谈一谈

从泰国渡完假回香港,在飞机上打开香港报纸,事情过去一个多星期了,依然还是有不少在谈论孔庆东的“狗论”。 

新春期间,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发表了“众人同庆 贵在包容”的文章,谈到由于历史原因,香港与内地之间有文化差异,有时甚至于互相看不惯,不过大家中华文化的共同渊源总是最强大的,贵在包容。

 

这样的话,从字面上自然政治正确,其实文化差异,不单单是香港和内地,就算中国的南方和北方,不同城市之间...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04日 05:58

无法回避的矛盾

华商报专栏

------------------------

 

香港的同事怀孕了,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到公立医院生产,因为早就知道,每次就诊,等候时间会比较长,也担心分娩的时候,医疗服务不到位。不过到私家医院寻找床位的过程也不顺利,因为心仪的那家,床位早就满了。

 

私家医院的收费窗口,早就开始把本地患者和内地孕妇分流。私家医院生孩子的费用,顺产的话,差不多是公立医院的十倍,十多年前我在公立医院生孩子,出院买单,加上平...

阅读全文>>
2012年01月31日 01:50

公共服务和安全网

外滩画报专栏

--------------------------

 

去香港的运输署更换驾驶牌照,做好了心理准备,要花很长的时间,因为之前去,总是队伍很长,里面大部分,是代客办理的公司职员,每个人手中厚厚的一叠申请表。

 

走进大厅,工作人员询问我是不是只交一份表,我点点头,于是告诉我去哪两个窗口排队。人不算多,窗口上面,醒目的写着,只限一人一份,旁边还有一个人也不多的窗口,原来是给事先预约的市民。再看看旁边的长龙,那几...

阅读全文>>
2012年01月22日 06:14

规矩

这是两星期前为羊城晚报专栏写的一篇文章。

 

定了规则,重要的,当然是要让那些不遵守的人知道错了,或者受到惩罚,不然,对遵守的人很不公平。所以,看到有人出声提醒那些不守规则的人,这当然是好事情。昨天在深圳机场排队坐出租车,前面的人不排队,我提醒她,对方当听不见,周边的人用很奇怪的神情看着我。

 

放眼一看,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正在马路对面的小亭子里面聊天,我最不满的是他们的不作为。我尽的是公民义务,...

阅读全文>>
2012年01月19日 19:28

我要拍照权

D&G终于向香港市民道歉了。

 

这是一篇在那次广东道抗议事件之后写的专栏。交稿之后看到媒体报道,当时在抗议期间,几个在广东道购物的内地游客成为了示威者发泄不满的对象,遭到起哄。这些天和朋友聊起,如果针对错了对象,原本有道理的事情,就很容易变味道。

 

这些天香港讨论很多的是在地铁上吃东西的内地游客和出来阻止的香港乘客之间的冲突。既然地铁公司有规定,那就应该执行,多些人站出来提醒那些可能是不知道的人。...

阅读全文>>
2012年01月19日 19:28

我要拍照权

D&G终于向香港市民道歉了。

 

这是一篇在那次广东道抗议事件之后写的专栏。交稿之后看到媒体报道,当时在抗议期间,几个在广东道购物的内地游客成为了发泄不满的对象,遭到起哄。这些天和朋友聊起,如果针对错了对象,原本有道理的事情,就很容易变味道。

 

这些天香港讨论很多的是在地铁上吃东西的内地游客和出来阻止的香港乘客之间的冲突。既然地铁公司有规定,那就应该执行,多些人站出来提醒那些可能是不知道的人。很...

阅读全文>>
2012年01月17日 04:17

一场大家有点当真的选举

台湾选举落幕,看到了台湾选民和选举文化的成熟。好吧,接下来可以关心一下香港特首选举,和台湾大选媒体报道的篇幅比较,香港的这次选举,至少到现在,传统媒体明显限制很多,当然,即便是在网络上,谈论的也不多,一来有兴趣的人不多,二来也不太了解,三来,也许是因为,也没有啥可讨论的,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和台湾比,香港已经回归了。

 

一直没有太关心香港特首选举,因为最终谁当特首,是由1200名选举委员会的成员一人一...

阅读全文>>
2012年01月12日 01:53

A货和民主

外滩画报专栏
----------------

看到华尔街日报有这样一篇报道,不少中国人热衷于在网上购买山寨名牌购物纸袋,然后提着上街。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觉得惊讶,因为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拿着一个印着名牌标志的纸袋子走在街上,那是一件挺时髦的事情。

现在的山寨购物袋,都是PRRADA,LV这些中国消费者人群眼中的世界名牌,显然中国消费者对于奢侈品品牌的了解,依然有限。当然,这比起八十年代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那个...


阅读全文>>
2012年01月07日 05:41

去美国读高中

圣诞节前的北京国际机场抵达大厅,我和我的同事站在国际抵达出口,因为我们正在拍摄一对夫妻,他们正在等待自己在美国读高中的儿子。

 

几个推着行李走出来的乘客一边走一边感叹:“看看,都是家长,都是小孩。”没错,站在抵达出口的,几乎都是人到中年,焦急期盼的脸孔,推着行李走出来的,都是十五六岁的中国孩子,他们当中的不少,还有父母陪伴在一边。

 

当我们跟踪采访的那对夫妻,在人群中看到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妈...

阅读全文>>
2012年01月04日 03:51

律师和记者

外滩画报专栏

------------------------

 

到现在为止,我最喜欢的美剧还是“Boston Legal”,讲述的是波士顿的一间律师行的故事。

 

当然不是因为剧中办公室里面色香味俱全的情感纠葛和勾心斗角,有点点因为男主角有点不羁有点文艺再加上有点哲学家的孤独,但是说到底,还是每一集,都是一个独立的案例,这些案例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对错,控辩双方每一次的结案陈述,总是会让我陷入一种思考。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很多时候...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31日 03:24

2011年末,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亲爱的梵梵,

 

很抱歉,这是我第一次给你写信,虽然我们聊天的机会很多,听你讲学校里面的事情,听你讲你喜欢的歌曲还有明星,有的时候给你提供一些建议,当然最多的事情,还是提醒你不要忘记做功课,能不能够读书更加努力一点点。

 

但是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和你讲一些,我想要让你花点时间多想想的事情,也许是因为那些事情太严肃,也因为不知道如何从何说起。当然,更主要的,还是我不是太着急,就好像知道你考试成绩不好,...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23日 03:23

我眼中的朝鲜

金正日去世,全世界的人透过朝鲜电视台,看到朝鲜举国上下悲痛欲绝的景象。对于很多中国的年轻人来说,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如果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离世,会让民众悲痛成这个样子,实在是有点匪夷所思。

 

不过,如果去过朝鲜,那末对于这样的场面就不会觉得奇怪,我还记得平壤博物馆的讲解员,在讲述金日成父子的英雄事迹的时候的满眶泪水,我可以清晰的感觉到她的真诚。只是,这两个人和我没有自己任何关...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22日 01:21

还是校车

 

国际先驱导报专栏

-----------------------------

 

江苏丰县校车事故之后,家长们只能够自己动用各种交通工具送孩子上学。有的老人家,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后,就在门口等着放学,因为她的力气,只够骑一次返程。

 

这样的场景其实一点也不陌生,在甘肃校车事故之后,各地进行校车整顿,不管是民营车辆还是学校自己购置的校车,都被一刀切停运了,因为对于当地官员来说,这样是最最安全的做法。至于家长和孩子们上学放学会有...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16日 02:19

当民族主义走上街头

外滩画报专栏

----------------------

 

在德黑兰,愤怒的大学生,冲进了英国大使馆,抗议英国,作为美国的同盟,支持对伊朗的制裁。当然,这些年轻人更希望能够冲入美国大使馆,直接向美国提出抗议,只是,因为三十一年前的一场美国大使馆人质事件,美国和伊朗断绝了外交关系。

 

这让我想起了今年四月份,当我在利比亚的班加西的时候,在的黎波里,愤怒的抗议者,冲进了英国大使馆,焚烧了大楼,因为这样,英国马上驱逐了...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11日 09:45

整顿后的校车

华商报专栏

------------------------

 

在浙江余杭的一间农民房里面,来自江西的王先生和妻子,正在准备送八岁的女儿上学。他需要六点五十分之前出门,这样才能够保证在七点半,把女儿送到学校门口。

 

他选择路途这样远的学校,主要是看中的那所民办学校,规模看上去还可以,加上还有校车接送。“没有想到,甘肃校车车祸之后,他们的校车就停开了。我每天接送女儿,已经快三个星期了。”

 

他接送女儿的工具是电瓶车,...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09日 02:09

大学怎样教?

国际先驱导报专栏

-------------------------

 

在义乌工商学院,站在创业班教室的最后,看这些学生上课。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下面的学生,一个个盯着眼前的电脑,因为他们正在接单,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家或者几家网店。

 

开网店,因为挂上了电子商务的头衔,这样的创业似乎很有吸引力,但是和这些学生相处一天的话,就会发现,其实本质上和摆地摊没有区别,接单,进货,发货,唯一的不同,不用守着自己的摊位,而是眼睛盯着眼...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06日 05:27

一场给中国人看的游行

这是在“利比亚战地日记”这本书里面被消失的一天。
------------------------------------------------------------------------

今天是我们在班加西遇到的天气最糟糕的一天。

 

因为沙尘暴的关系,一走到户外,风大的人都无法站稳。钻进车子,嘴里充满了沙子的味道。总是蓝天,阳光,令人心情愉悦的班加西,因为这场沙尘暴,变成了土黄色一片,依稀可以看到海边停泊的那些,涂成蓝色的游艇。

 

这样的天气,甚至影响了胃口...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03日 06:47

贫富差距这个问题

这次去文莱,首都斯里班加湾没有太大的变化,天空还是那样兰,马路上车子还是那样少,城市还是那样整洁,当然人还是那样神情悠闲。只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物价很高,因为同一个牌子的连锁快餐店,同样一份套餐,算下来,价格是香港的一倍。当然,如果看看文莱的人均收入,已经在全球排名第四,那末这样的价格如果和瑞士相比的话,也就是算是相当便宜的了。

 

打开文莱当地的报纸,整整一个版面,在讨论如何消除国内贫穷这个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