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1年09月17日 06:44

权力的滋味

羊城晚报专栏

---------------------

 

同事很愤怒地说起自己的一段经历,和其他的同事开车去机场接机,因为前面的车算是名车,于是畅通无阻地开进了VIP门口,而他开的车比较普通,被保安拦了下来。他据理力争,大家接的都是同样的人,为何他的车不能够进去,对方一摆手:“就是不行。”

“其实别的车也是不能进去的吧?”以我对机场管理的了解,我很好奇,为何保安会对名车放行。

不过这样的情形真的很普遍,只要手里面有一...

阅读全文>>
2011年09月14日 00:35

从消除歧视开始

南都周刊专栏
------------------

九十年代末,一个十年不见的男性朋友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我想也没有想就问他:“你是不是同性恋?”

我们相识于大学时代,八十年代末,我还不知道同性恋这个词汇,只是觉得很奇怪,这个帅气的男生,从来没有见他带过女朋友出来聚会,直到九十年代初期,自己到了香港,透过电影,小说,新闻报道,还有身边的同事朋友,才开始了解同性恋这个群体,有的时候,会想起...


阅读全文>>
2011年09月09日 02:05

择校

国际先驱导报专栏

-----------------------------

 

一批学者,正在研究关于小学升初中的问题,在他们交给我的研究资料里面,有这样的一个表格,那就是在一些大城市,小学升初中的择校费价格,最贵的一所,需要二十五万。

 

这样的一个数目,对于大部分的家庭来说,自然是一个天文数字,除非自己运气好,正在名校所在的校区,或者有足够的财力,能够在这个校区里面置业,不然的话,只能够选择中介人,也就是学者口中的学托,...

阅读全文>>
2011年09月06日 03:14

聊聊港大

南都周刊专栏

------------------------ 

如果说香港的大学校园,哪所对我来说最有感觉,那一定是港大。晚上上课的时候,从般咸道的门口拾阶而上,阶梯不宽,走两段就会有点吃力,因为港大依山而建。再坐电梯到平台,那是最热闹的地方,各种各样的海报,有的时候会遇到学生在那里搞活动,从文娱广告到抗议请愿。每次经过那里,我会想起自己在复旦读大学的时候,食堂门口的那片布告栏:一个小小的空间,却好像一个学校的灵魂,各种...

阅读全文>>
2011年09月03日 09:32

汇报艺术

羊城晚报专栏

--------------------- 

   对于记者来说,为了采访,等多久都是自己的本分,而被采访者公开表示体恤,自然能够感受到这份关怀,只是,在炎炎烈日下等候了一个半小时之后,听到对方说:“别人告诉我,大家等了半个小时。”有点哭笑不得,倒不是为了等待时间的准确而纠结,而是感叹那些手下的汇报质量。毕竟,等待只不过是小事情,但是如果涉及其他关系民生的事情,这样的折扣,自然会影响上级的判断力。

  ...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30日 11:45

喧哗

羊城晚报

-----------------------

 

和女儿去上海的一家小餐厅吃饭,在这样一个家庭小餐厅里面吃饭,会有一种在家里面吃饭的温馨感。

  

很巧,坐在我们旁边的两大桌,都是香港人,而且正好是那种,看到一道菜上桌就会哇哇声,然后拍照留念,大声询问到底是什么菜的那种,然后大声点评。也因为这样,整整一顿饭,在没有停息过的喧哗声中度过。

 

如果大家去喝过广式早茶,对于这种喧哗会觉得才是应该有的特色,如果是一...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28日 04:31

居者有其屋

华商报专栏

---------------------

 

香港的居屋,有点类似内地的经济适用房,也和新加坡的组屋类似,就是政府出资兴建公共房屋,用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给没有能力负担私楼的民众。目前,新加坡大约八成五的国民住在组屋里面,而在香港,大约六分之一的人从政府手中购买居屋,加上大约三分之一租住政府公屋,相当于内地的廉租房的民众,差不多一半的香港人,居住在公共房屋里面。

 

都有收入上限,居住年份要求,但香港的居...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24日 00:49

谈谈“卢美美”现象

国际先驱导报专栏

--------------------------

 

为大学生演讲,主持人介绍作为演讲嘉宾的我。听到她列举的一串串获得过的荣誉,比如最佳,最有影响力等等的用词,不知道是不是对那些台下坐着的,对我并不熟悉的学生,会有怎样的效果,不知道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会不会因此而觉得,嗯,这个讲台上的人,确实厉害,值得来听一听。

 

而我,马上想起了这些日子的一个新词汇“卢美美“。因为自己是否符合这样的用词?把这些荣誉...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20日 07:35

我的“第一情结”

羊城晚报专栏

-----------------------------------------

 

最近看到一组上海的中学排名,发现自己的母校从第一变成了第四,其实不单单是母校,曾经就读的大学,名次也在不断降低,心里面忽然有些怅然,只是,怅然过后,习惯性的开始反省:自己这种“第一情结”来自哪里?

 

遇到一个政府官员,也有我同样的怅然,原来在全国性的城市排名榜上,这个城市没有拿到第一。当然,排名榜的名头越来越多,最具幸福感的,最有竞争力...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16日 23:42

起点

外滩画报专栏

--------------------------

 

朋友家的保姆暑假把儿子到到了深圳,对于白天要工作的夫妻两人来说,一直把孩子留在乡下,是因为没有时间照看,这次终于下决心,是因为,上小学的儿子考试,语文作文拿了零分。

 

作文是写儿童乐园,保姆的儿子对妈妈说,自己从来没有去过儿童乐园,不知道怎麽写。朋友和我聊起这件事情,觉得非常感慨,她特地让保姆早点回家,那样可以和儿子多呆一点事件。

 

朋友同样是在上...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14日 03:34

城管和小贩

华商报专栏

-------------------------- 

   采访城管,在广场上转了几个圈,虽然已经是晚上,但依然是差不多三十度的气温,身上的衣服很快全部湿透了。而那几个刚刚上岗一个星期的年轻女孩们,踩着滑轮在广场上转了好几圈之后,也没有了刚开始的那种轻松神态。不过还好,四十分钟,她们就可以轮替一次。

  说是城管,准确一点来说,她们被称为劝导员,

因为除了那些公务员编制的城管队员有执法权,她们能够做的只是劝...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11日 23:57

再谈抑郁症

国际先驱导报专栏

-----------------------

 

几个月前,在这个专栏里面,我谈论过中国的抑郁症问题,几个月之后,我有机会和两名抑郁者患者面对面坐在上海的一家餐厅里面。

 

我们是透过网络认识的,其中一名患者,在我们透过网络联系的几个月时间里面,自杀过一次,幸好被救了下来,这已经是他在这两年,第三次尝试自杀。坐在餐厅里面,他一直低着头和我说话,他的话很多,思维也算是清晰,但是可以感觉到他的一种偏执...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10日 00:22

都市中的贫穷

外滩画报专栏

-----------------

 

走在淮海路上,一对刚刚走出地铁站的母女,中学生模样的女儿拉着妈妈的手,兴奋的指着眼前三十多层的住宅大楼,用普通话说:“好漂亮呀!”

 

一个南亚裔男子,在路边的小摊上翻找适合孩子的翻版光碟:“找到了,米老鼠。“他俯下身来,告诉站在一边,踮着脚,看着那一大堆光碟的儿子。

 

两个刚刚从附近的办公楼下班的办公室女郎,正在用上海话讲着办公室的八卦,那个对话里面的主角,...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08日 09:08

慢下脚步,你愿意吗?

南都周刊专栏

-------------------------

我和我的同事在节目上讨论过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呼喊中国是否能够把脚步放慢一点的时候,到底有多少人真的愿意?当灾难在别人身上发生的时候,我们悲伤,我们反思,我们寻找路径,但是如果要让我们所有人都慢下来的时候,甚至是我们自己,我们想过,我们愿意吗?

 

723事故发生之后,我们做了一个网络调查,题目非常的简单,那就是中国的铁路发展是否应该减速?结果让我非常惊讶...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06日 22:24

一个包装的时代

羊城晚报专栏

-----------------------

 

朋友是小学老师,聊起他的工作,他感叹一声:“就这个样子了吧。”原来领导告诉大家,现在是年轻人的时代,年纪超过了三十五岁,那就是不要想太多了。

 

我很不能够理解,因为我的记忆当中,小时候的老师,教的最好的,全部都是那些老教师,很多人甚至连普通话都说不好,但是正是因为他们,我和我的同学们,会觉得读书不是那样辛苦的事情。

 

朋友象看着外星人一样的看着我...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04日 16:23

公园的角落

公园的角落

 外滩画报专栏 

在新加坡牛车水的附近,有一个安静的公园,芳林公园,走进去没有多久,就可以看到一个白色的有盖的舞台,正在疑惑这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再走几步,就可以看到一块咖啡色的牌子,上面写着:Speaker’s  Corner. 

这当然会让人马上联想起伦敦的海德公园,不过还真的有些联系,这个角落其实是李光耀提出的,不过99年,当时的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在接受纽约时报访问的时候表示,他认为时机还没有成熟,担心角落的出现会...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04日 10:04

公园的角落

公园的角落

外滩画报专栏

--------------------------------

 

在新加坡牛车水的附近,有一个安静的公园,芳林公园,走进去没有多久,就可以看到一个白色的有盖的舞台,正在疑惑这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再走几步,就可以看到一块咖啡色的牌子,上面写着:Speaker’s  Corner.

 

这当然会让人马上联想起伦敦的海德公园,不过还真的有些联系,这个角落其实是李光耀提出的,不过99年,当时的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在接受纽约时报访问的时候表示,他...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01日 16:46

独立调查的重要性

在723事件发生之后,中国政府成立了调查委员会,包括了检察院以及审计部门的成员,但是因为成员依然来自与行政体系,实际上缺乏独立性。

 

有中国的法律学者提出,可以根据中国的宪法,由国务院相关机构,或者是人大常委十个以上常委提议,成立人大的特别调查委员会。

 

对于香港人来说,在一场和公众有着重大关系的事件发生之后,除了政府报告,成立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已经成为一个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政府因...

阅读全文>>
2011年07月30日 08:07

生命,不是数字

 

 

当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那39个逝去的生命身上的时候,我开始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为何京珠公路上那41个生命,没有能够获得如此多的目光?在这些逝者里面,一定也有同样的故事,以为他们同样也是急切想要归家的人,但是,我们为何不关心?

 

一个朋友这样评论我所在的行业:“媒体对何等灾难事件花精力这样报道 是有选择的:适用于那些已引起公众高度关注、有所"升华"的事件。所以京珠高速上惨死的遇难者很可能将只停留在41这个...

阅读全文>>
2011年07月29日 18:19

从街头小贩看城市管理

南都周刊专栏

-----------------------

因为要去新加坡,同行的伙伴毫不犹豫把身上的香烟全部扔掉,这让我觉得有些惊讶,因为对方可是一个对于很多规定都不太愿意遵守,更不要说自觉遵守的人呀。比如在香港坐出租车,每次都要提醒好几次,他才不情不愿地扣上安全带,就算香港室内全面禁烟,他也总能够找到为了做生意而网开一面的餐厅包间,这让我这个从小就遵守各种规定的人,总是看不顺眼。

这一次,居然是新加坡让他如此收敛...

阅读全文>>